为什么“部队bùduì”就可以接受,“不对bùduì”听起来别扭呢?
所以今天要讨论的内容就是!变调!(以“一、不”为例)
变调,指汉语的音节在连续发出时,其中有一些音节的调值会受到后面的音调声调的影响,从而发生改变的现象。汉语的变调是在不改变词义的前提下发生的。
为什么会发生变调?
1. 说话不是孤立的,音素之间或音节之间就相互影响,从而产生了语音的变化。 韵律在这里起了很大的作用。 例句
我 不 去 爬山。
Wǒ bú qù páshān.
我 一点 都 不 要。
Wǒ yìdiǎn dōu bú yào.
这两句读起来是不是抑扬顿挫,听起来也会舒服很多?
如果换成同一声调的句子,又有什么效果呢? 例句
一 天 都 吃 西瓜。
Yī tiān dōu chī xīguā.
不 要 在 部队 外面 逛。
Bù yào zài bùduì wàimiàn guàng.
部队 外面 是 绿树。
Bùduì wàimiàn shì lǜshù.
是不是找到了机器人的感觉?
2.音变现象不是汉语中独有的,比如英语中常见的连读、浊化。当然,这些同属于大类语流音变。 例句
Not at all.
It is an old book.
Good night.
换位思考,同理,学生也会理解变调这一语言现象。
变调只有“一、不”的变调吗?
其实除了“一、不”以外,汉语变调还有很多表现。比如, 举例
上声变调:美好 理想 勇敢
去声变调:办事 快速 大会
重叠式:好好儿的 慢腾腾、漂漂亮亮
轻声:东西 地道 桌子
这里,我们粗略地举了一些例子作为参考,具体内容可以查找《现代汉语》黄伯荣 廖旭东版或者其他现代汉语教材亦可。
回到我们标题上的问题,为什么“部队bùduì”就可以接受,“不对bùduì”听起来别扭呢?
语言的约定俗成和我们所身处的语言环境,早已接受了这种设定。
“部队bùduì”和“不对búduì”,所以外国人在学习中文的时候,却没有汉语变调的概念,所以问题出现了。
怎么教变调呢?
在语音教学中,有语音教学的原则,这些原则同样适用于变调教学。
具有针对性,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有不同的教学目标。如果学生在初级阶段,了解用法,知道怎么用是很重要的,但是不一定达到融会贯通。
交际性,举例子的时候不要选取一些难度很高,或者很陌生的词汇,学生完全没有概念,在交流中也不会用到,那么只会增加难度,对学生帮助不大。比如“一”的例子,A2水平中不要给他“一致、一封”这些难度较高的词。
先听后说,让学生听不同语音之间的区别,学生对这些语音有不同的比较,对于发音也有帮助。
模仿练习很重要,理论可以作为辅导。在教学的时候,上来给学生介绍概念、理论,这样要不得。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多练习,多模仿,去体会揣摩发音,说多了熟练度自然会增加。